
2019年9月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》中提出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,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,推进智慧健身路径、智慧健身步道、智慧体育公园的建设。依托已有资源,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,实现资源整合、数据共享、互联互通,加强分析应用,为智慧城市提供专业的运动数据。
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,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体育产业迎来爆发已成定局。
根据国家体育局的数据,2016年,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,总产出为6827.0亿元,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3.4%提高到35.9%;增加值为3560.7亿元,占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9.2%提高到55.0%。随着体育产业在政策利导下不断市场化、商业化,体育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将持续上升,是整个体育产业中最有挖掘潜力的部分。
根据艾媒咨询进行的市场调研,有49.3%的用户每周参与运动,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比例,但用户们对目前的运动体验却并不满意,其中没有合适的场所、没合适的伙伴已经成为阻碍网民运动的最大阻碍。

从宏观来看,国家制定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需在2020-2025年间,从1.8平方米提升到2.0平方米,看似只有0.2的增加,但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前提下,体育场地的绝对数量将有爆发式的增长,同时参与运动的用户也将会有大幅度的增加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资源整合、大量增加的运动数据如何整合,将成为越来越大的痛点。

体育公园、河滨步道是人们生活工作之外运动、休闲、健身的重要场所,在城市空间越来越窒息的今天,体育场地的准确定位将更加有意义,其功能如果能够不断满足人们运动以及其他需求,形成独具运动精神,群众体育活跃,运营管理完善,环境优美宜人的体育综合体,那么,智能步道就做到了让运动充满想象力,让运动拥有无限可能。

领感智慧步道
领感智慧步道系统采用的是物联网传感技术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蓝牙定位技术、智慧互动大屏、人脸识别技术、射频识别技术等针对不同运动人群而自主研发的全方位系统。可帮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、监控区域内人群数据,建立运动人群数据库,对健身人群的性别、年龄、运动情况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,更好地开展健身活动,使全民健身更加科学。

在步道上采集的运动信息可以永久保留,为系统分析提供多样性数据,大屏界面显示运动排名,平台支持运动数据分享,大大提高了运动趣味性,竞争性,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步道健身。健身热也带动了新型体育社交的兴起。将数据交互与社交成为可能,亲朋好友间,推杯换盏的少了,相约健身 “打卡”的多了;给朋友的运动步数点赞的同时,也激励着自己多走几圈。让数据更智能,通过这样的增值服务可以大大增加跑者的运动积极性,从而将跑者再次引导向运动前的阶段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技术优势
7X24小时的实时数据更新大屏展示,无需注册,也无需穿戴辅助设备,随时进入步道进行运动锻炼,系统将自行设别健身者在步道上的运动数据,记录更详细的运动数据,为健身者在运动后生成专属的运动健康数据报告,并支持多终端查询功能。
依靠自主研发的Rhinostep(犀步)人脸识别技术,抓取人脸特征数据,通过算法对比,无需拍照即可得到有效信息,最大程度上保护人像隐私。
整套平台数据,除采用传统的有线网络和WIFI传输外,也可采用最新5G技术,无需铺设光纤,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设备,即可升级为智慧跑道体育公园,无需破坏现有固定设施,大大减低安装成本,节约施工时间。

沿途信息采集基站立杆,运用我们低功耗低流量的技术,可采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系统,安全环保。同时可融入安防监控、可疑人员预警、照明、一键报警、广播等智慧灯杆,为运动步道以及周边提供应急功能支持。
整合系统内的大数据平台,与本地乃至全国各跑步类活动和赛事的数据一键打通,推进本地体育事业发展。为基础体育服务与社区居民健康改善提供一手资料,为提高民生服务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,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智能化、人性化水平。
有了可度量的数据以及5G时代的到来,借助领感智慧步道系统的收集、计算、分析功能,将数据有效转化,使得整个获取信息以及决策的过程变得更“智慧”,从而加快“智慧城市”的建设。